一个家族三代中医,夏天全家禁止吃它!很多人都爱

搜狐焦点攀西站 2019-06-28 09:08: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炎热的夏天, 一想到有空调、西瓜、冰可乐、雪糕…… 就忍不住吃吃吃! 你的冰箱里是否早已囤满了各种雪糕,每天到了下午,是不是都想来杯冰饮料解解渴呢? 不过,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名医邹云翔老师就立下家规:家人后代什么都可以吃,就是不允许吃冷饮! 邹云翔教授,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奠基人,著名中医学家,肾

炎热的夏天,

一想到有空调、西瓜、冰可乐、雪糕……

就忍不住吃吃吃!

你的冰箱里是否早已囤满了各种雪糕,每天到了下午,是不是都想来杯冰饮料解解渴呢?

不过,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名医邹云翔老师就立下家规:家人后代什么都可以吃,就是不允许吃冷饮!

邹云翔教授,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奠基人,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

邹云翔教授的女儿邹燕勤,同样是一位肾病专家。85岁的邹燕勤女士,看起来却像58岁,家族三代人、80多年研究中医肾病的,一家三代人都是慢衰老+身体好。

邹燕勤介绍,家族饮食原则也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忌口。

不过据金陵晚报报道,她父亲邹云翔去世前,曾留下一句话:不论研究学问到多深,有一条铁规不能破——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邹云翔女儿 邹燕勤

冷 菜 冷 饮 吃 不 得

 1、冷饮伤阳气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夏季人体的阳气外发,气血的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2、冷饮伤脾胃 

中医认为,胃喜温不喜凉,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

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有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

不同人群,都应少吃冷饮

 老年人:避免诱发隐形疾病 

中医介绍,人到老年,吃药药效不好、营养补不上,情况多半在于脾胃不好。中老年人食宜缓、淡、暖,不要吃冷饭冷菜,更要少喝冷饮。

如果大量喝冷饮,会致使老年人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容易诱发脑溢血

 男人:当心诱发心梗夺命 

冷饮,一般人会想到是甜品,因而男人吃冷饮好像没有特别的禁忌。但是豪饮啤酒这种常见的行为很容易被忽视:啤酒一般都是冰的呀。

据《城市信报》报道,家住青岛市南区的胡先生因为在一家路边摊喝了凉啤酒,没想到回家睡到半夜突然大汗淋漓。家人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胡先生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哮喘患者:吃冷或诱发哮喘 

因为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在冷饮经过食管时,可能会使气管温度骤降,产生支气管收缩,可能会诱发哮喘。

此外,有些人在吃冷后身体不适,那也不要再吃了:

 冰淇淋头疼:吃了低温的食物,刺激血管收缩,通常表现是额头疼。

 牙齿敏感:无论是冷的还是热的食物,都可以刺激到牙本质,感觉不适刺痛,需要尽早去口腔科治疗。

 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易激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有些人就是一吃凉的就拉肚子。

 部分月经周期中的妹子大部分月经中的女性在吃了冷的食物后会引起痛经。

 孩子: 过度吃冷饮,会影响发育。因为冷饮会刺激儿童较弱的肠胃,让胃口不适,导致患儿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及吸收障碍。

吃冷饮不能清心火

冷饮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让人感觉能够“瞬间降火”。

而实际上,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不仅不能清心泻火,反而会损伤脾胃,过于贪凉图痛快,只会损伤人体阳气

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如果外感风热,出现发热寒颤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清热泻火、凉血退热功效的药物,避免发生病变。

想解暑,吃冷饮可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喝温热的饮品,反而更解暑,而且更养生!

最解暑的饮料

 较佳饮料:热茶 

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但提醒别喝太热的茶哦!

*不要喝烫茶(超过60℃),饮食高温会刺激食道,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癌变。

 最解渴:温热水 

温热的饮品,比如温开水,也就是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会引起肠胃不适。

而且,喝稍微温热的水能引起血管扩张,促进排汗,将体内的热量带出,使体温真正下降,就会感觉非常凉爽。

 姜茶乌梅饮:吃坏肚子来一点 

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有利于阳气的升发,可以在夏天时后吃一些。这款姜茶乌梅饮,有利于暖脾健胃

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稍放一会,放温热后一次喝下,每日3次。

吃冷饮一时爽,

不吃冷饮一直爽!

夏天也别太贪凉哦!

攀枝花买房,攀枝花新房,攀枝花购房,攀枝花房产尽在搜狐焦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