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转型路上,有“阳光”相伴

搜狐焦点攀西站 2019-12-25 09:37: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刚刚进入深冬时节 攀枝花却依旧艳阳高照、鲜花盛开 在各大旅游景点、康养度假区内 人头攒动,欢声笑语 这里的阳光如“诗” 与人们的笑脸相应成辉,飘向“远方” 12月18日,我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攀枝花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旅文章,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号角

刚刚进入深冬时节

攀枝花却依旧艳阳高照、鲜花盛开

在各大旅游景点、康养度假区内

人头攒动,欢声笑语

这里的阳光如“诗”

与人们的笑脸相应成辉,飘向“远方”

12月18日,我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攀枝花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旅文章,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号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攀枝花将按照“养身、养心、养智,避寒、避暑、避霾”理念,围绕“一核一带三谷”康养产业布局,打造“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品牌,全力实施“5115”工程,(即:加快建设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高级(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推进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发。

力争到2025年,康养文旅产业产值、接待游客人次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500亿元、5000万人次,基本建成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文化高地。

化身“阳光暖男”

在三线建设中诞生的攀枝花市,积累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产业层次长期处于低端、主导产品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攀枝花人以“阳光”为关键词

开启了对康养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2010年,攀枝花率先提出“康养”概念,成为全国康养产业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标准的提供者。从此,“阳光”洒满攀枝花转型升级之路。

十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攀枝花这位“钢铁硬汉”赋予了“阳光暖男”的新气质。

目前,攀枝花的康养服务场所已有163个,每年从外地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达15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迷恋上攀枝花的阳光;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星级酒店18家、旅行社42家、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0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先后建设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9个;博物馆、民宿、特色小镇、自驾车营地等新业态逐步壮大,以“三线文化”和阳光康养为主题的文旅产业体系稳步发展。

2018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谈到康养产业时,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向世界推介攀枝花——“我给攀枝花市做个‘广告’,到冬天,少有可以跟海南三亚相比较的气候条件,就是攀枝花,冬天可以穿衬衣。”

拥抱“诗与远方”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文旅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要求“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省委把文化旅游发展摆在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在今年4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文旅发展大会,出台“1+1+2”政策。

省委书记彭清华两次莅攀调研,都对攀枝花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攀枝花市加快文化和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12月18日召开的全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作出谋划部署,以“诗和远方”为关键词,为攀枝花在新时代写好“阳光”文章题写了“开栏语”。

目前,我市各级各部门正把实现“建设五条文旅线,实现两个翻一番”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总布局”“路线图”“作战图”,在提升服务品质上用情用心,让攀枝花文旅产业的“百花园”充满生机,让人民群众既可在文化旅游产业中收获文化滋润,也能将“真金白银”的发展红利握在掌心。

一路走来,“阳光”同行

攀枝花正深入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展开双臂拥抱文旅融合的“诗与远方”,书写美丽四川的“阳光文章”。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